cover_image

【每周一方】第3期 • 发汗祛湿、兼清里热之九味羌活汤


九味羌活汤出自于张元素,出自《此事难知》卷上:“易老解利法:经云:有汗不得服麻黄,无汗不得服桂枝,若差服,则其变不可胜数,故立此法,使不犯三阳禁忌,解利神方。”

图片



方剂名



九味羌活汤,解表剂,具有辛温解表,发汗祛湿,兼清里热之功效。


方剂组成及用量



羌活(9g),防风(9g),细辛(3g),苍术(9g),白芷(6g),川芎(6g),黄芩(6g),生地(6g),甘草(6g)。


图片


功用及用法



发汗祛湿,兼清里热。


上九味,㕮咀,水煎服。若急汗热服,以羹粥投之;若缓汗温服,而不用汤投之也。


图片


主治及方义



外感风寒湿邪,内有蕴热证。恶寒发热,无汗,头痛项强,肢体酸楚疼痛,口苦微渴,舌苔白或微黄,脉浮。


1.本方证由外感风寒湿邪,兼内有蕴热所致。治疗以发汗祛湿 ,兼清里热为主。风寒湿邪侵犯肌表,郁遏卫阳,闭塞腠理,阻滞经络,气血运行不畅,故恶寒发热、肌表无汗、头痛项强、肢体酸楚疼痛;里有蕴热,故口苦微渴;苔白或微黄,脉浮是表证兼里热之佐证。


2.治当发散风寒湿邪为主,兼清里热为辅。


3.方中羌活辛苦性温,散表寒,祛风湿,利关节,止痹痛,为治太阳风寒湿邪在表之要药,故为君药。


4.防风辛甘性温,为风药中之润剂,祛风除湿,散寒止痛;苍术辛苦而温,功可发汗祛湿,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。两药相合,协助羌活祛风散寒,除湿止痛,是为臣药。


5.细辛、白芷、川芎祛风散寒,宣痹止痛,其中细辛善治少阴头痛、白芷擅解阳明头痛、川芎长于止少阳厥阴头痛,此三味与羌活、苍术合用,为本方"分经论治"的基本结构。


6.生地、黄芩清泄里热,并防诸辛温燥烈之品伤津,以上五药俱为佐药。

甘草调和诸药为使。


7.九味配伍,既能统治风寒湿邪,又能兼顾协调表里,共成发汗祛湿,兼清里热之剂。


图片


配伍特点



一是升散药和清热药的结合运用。正如 《顾松园医镜》所说:"以升散诸药而臣以寒凉,则升者不峻;寒凉之药而君以升散,则寒者不滞。"


二是体现了"分经论治"的思想。原书服法中强调"视其经络前后左右之不同,从其多少大小轻重之不一,增损用之。"明示本方药备六经,通治四时,运用当灵活权变,不可执一,对后世颇有启迪。


图片
图片

“九味羌活汤不独解利伤寒,治杂病有神。中风行经者加附子;中风秘涩者加大黄;中风并三气合而成痹等证,各随十二经上下内外寒热温凉,四时六气,加减补泻用之,炼蜜作丸尤妙。”--《此事难知》

图片
图片

图图有话说


九味羌活汤是一种重要的方剂。目前已经在临床上广泛应用,尤其是九味羌活颗粒。对于辨明病因后正确应用具有重要意义。

图片

本期编辑:李雅宁

主编:王胜男

实习主编:曹珂

总编:张菁仁

实习总编:张正印


(图片来源于网络)

(参考书目:谢鸣主编《方剂学》第3版

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6)

图片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山西中医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