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over_image

【每周一案】第215期 • 声带息肉案

Dec 7



每周一药

欢迎大家来到每周一药第215期,今天图图将带大家了解声带息肉案。


声带息肉案


【患者信息】金某,男,52岁。  


【初诊】2005年5月13日。


【现病史】声音嘶哑,咽部灼痛,反复发作8个月后,咽部阻塞感日甚,渐至失音,于上海华山医院诊为“慢性咽喉炎,双侧声带息肉”,因屡用抗生素及清热解毒利咽药治疗不效,而行手术摘除息肉样肿物。摘出息肉如豌豆大,病理为高分化,分型活跃。术后咽干灼痛,声嘶音哑,诸证均未见减轻。约3个多月双侧声带患处息肉又复长出,一如前大,已完全不能发声。因新生息肉生长过快,去上海、北京几家大医院诊治,均因息肉样肿物性质不好,不敢再行手术刺激,今经人介绍来大连诊治。


【现症】焦虑不释,恐惧莫名,咽干口苦,尿黄便干,详询生活史,才询之多年来长期服冬虫夏草及野山参等温补强壮类中药。喉镜检查见:喉后壁淋巴滤泡增生,黏膜萎缩少液,声带充血肥厚,双侧声带前中1/3交界边缘,有豌豆大息肉样肿物。舌红苔白黄少津,舌心苔少许花剥,脉弦细略数。





【中医诊断】喉菌,久喑。


【西医诊断】声带息肉。


【辩证】毒火痰瘀,凝结会厌,久病水亏火旺。


【治法】解毒清热,化瘀散结,兼滋阴润喉。


【方药】僵蚕10g,鼠妇7g,蝉蜕10g,丹皮15g,浙贝15g,牛蒡子 15g,射干6g,桔梗10g,生百合20g,玄参15g,生地黄 20g,麦冬15g,山药20g,生甘草20g。共14剂。


图片




【复诊】服前方后疗效已显,咽痛已愈,可小声说话,略觉口咽干燥,心悦寐安,纳可便调。特从上海抵大连求治。前方3剂,并鉴于病位于咽喉的特点,配制成中药膏剂频频噙服以冀全效。


【膏方】鼠妇70g,僵蚕 100g,蝉蜕100g,蛇蜕70g,浙贝150g,射干30g,牛蒡子100g,花粉100g,桔梗60g,丹皮150g,鳖甲150g,半夏30g,茯苓100g,当归200g,生百合300g,玄参 300g,生地黄300g,麦冬300g,山药500g,生甘草300g,内金200g。并加炼蜜600g,冰糖200g以矫味收膏,共制成半稠状膏剂,嘱每日4~5次,每次约一汤匙,频频噙化含服。不尽剂而病愈,肿物全消,发音如常。




图片


按语


声带息肉及并发的失语等病症,古医籍多从“慢喉喑”“失音”“久暗”论治。本例发病奇特且较严重,故参照咽部肿瘤的“喉菌”论治。因此治疗当以清热解毒,化瘀散结为主,佐以祛痰利咽,滋阴润喉之法,故方中首选僵、鼠妇为主药,取其虫药走窜搜剔之性,令其直达病所,搜络解毒、剔邪外出,化瘀散结。


李时珍《本草纲目》中论及白僵蚕的功能时说:“散风痰结核,瘰疬,丹毒作痒,痰疟癥结。”临床常用于喉风、喉痹、失音、乳蛾、风痒瘾疹、乳痈、丹毒等症;《本草求原》曰鼠妇:“主寒热瘀积,湿痰,喉症,惊痫,血病,喘急。”同为方中主药。再辅佐以蝉蜕、浙贝加强其通络散结的作用;牛蒡子、射干、丹皮等味清热解毒,利咽散肿,凉血散瘀;生百合、玄参、生地黄、麦冬滋阴清热,养阴生津;山药,生甘草补气健脾,培补正气,调和诸药。诸药合用,药到病除,其效若神。


图片


小测试


01

本案是如何辨证论治的?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毒火痰瘀,凝结会厌,久病水亏火旺。

02

本案的治法是什么?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解毒清热,化瘀散结,兼滋阴润喉。

03

白僵蚕临床常用于哪些症状?

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

喉风、喉痹、失音、乳蛾、风痒瘾疹、乳痈、丹毒等症。

图片

以上就是本期的内容了,同学们是不是对声带息肉案有了更多的了解呢?我们下期再见吧!
图图有话说

<END>

 

编    辑 | 李   晶

校    对 | 李宇彤

主    编 | 张佳欣

总    编 | 羊俊成


(参考书目:选自石志超主编

《石志超医案》

中国中医药出版社)

图片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山西中医药大学图文信息中心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